來源:網(wǎng)絡 作者:匿名 2009-11-13 17:53:54
中學時代應當是磨煉嘴皮的時代,中學生要克服青春期封閉的心理弱點,大膽地張開嘴巴說話。
鸚鵡學舌。你若不敢說話,不妨先從鸚鵡學舌做起。找來一盤經典錄音帶,特別是著名播音員的帶子,邊聽邊說,既陶醉于語言情境之中,又體驗語言的神奇功力。模仿時要注意矯正自己的方言和不規(guī)范的普通話。天長日久,舌頭靈活了,唇肌發(fā)達了,語言靈巧了。當年蘇秦說六國,他那張油滑的嘴巴就是先從模仿學起,頭懸梁,錐刺股,練得口舌生瘡,終于學得真諦,掌握了游說的技巧。
大聲朗誦。扯開喉嚨,大聲朗誦,抑揚頓挫,如入無人之境。特別是要朗誦古今中外的名篇,口誦心儀,搖頭晃腦,聲情并茂,不但能陶冶情操,還能磨煉口舌,使舌尖運轉自如,聲音流暢悅耳。瘋狂英語的發(fā)明者李陽,大二時經常到附近公園的僻靜處瘋狂朗誦英語,旁若無人,甚至迎著大風練習,朗讀聲蓋過大風的呼嘯聲,最終成為瘋狂英語的奠基人。
面壁試講。倘若不敢在大庭廣眾面前說話,不妨在無人處面壁說話,口中念念有詞,喋喋不休。最好是模仿電影電視劇中的經典臺詞,自說自話,自我欣賞。這樣的訓練其實是為脫稿演講作鋪墊,面壁十年圖破壁,久而久之,會形成自己的演講風格。
主動交流。在公眾場合,要打破內斂低調的行事風格,主動說話,善于接著別人的話題往下說,或者借題發(fā)揮,另辟蹊徑,引人入勝。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家庭這個說話陣地,主動與父母或兄弟姐妹進行語言交流。搶說話,要不怕害羞,也不要怕說錯話。從漲紅著臉結結巴巴開始,到神定氣閑娓娓道來,這當中沒有鴻溝,只要堅持在公眾面前多說話就會成功。
搶著發(fā)言。上課時不放棄每一次舉手發(fā)言的機會,在老師審視的目光和同學們的關注下,即興發(fā)言是難得的訓練機會,不要只說一句,要羅列一個句群,言簡意賅表達要說的意思,回答老師的問題,或者提出疑問,說錯了,引來哄堂大笑也不要緊,也許一次譏諷會造就一位演說家。
參加論辯。論辯是瞬間智慧的閃光凝聚于口舌之間,不僅腦子反應要靈活,還要口齒伶俐。平時要注意知識積累,厚積薄發(fā),論辯時就能引經據(jù)典,侃侃而談,高屋建瓴,所向披靡。論辯要注意語言的沖擊力,于舒緩中見鋒芒,于狂瀉中顯冷靜,強詞奪理,壓制反方,始終把握論辯的主動權。
學好邏輯。說話是邏輯思維的口語表現(xiàn),要練就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學好邏輯至關重要?b密的邏輯思維能在瞬間組織起嚴密的句群,就像大炮的急速射一樣,具有強大的穿透力。斯大林曾高度贊美列寧語言的邏輯性,“好像萬能的觸覺,用鉗子從各方面把你鉗住,使你無法脫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敗。”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