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09-08-11 09:46:37
名字來源
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第31屆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tǒng)從2000年1月開始執(zhí)行。至2009年,共有兩個熱帶氣旋被命名為“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來源于泰國,在泰國語中的意思是“頑皮的猴子”。
熱帶風暴莫拉克(2003年)
2003年第9號熱帶風暴“莫拉克”8月2日下午5時在菲律賓東北部洋面上(北緯19.2度,東經(jīng)124.5度)生成;8月3日下午5時加強為臺風,臺風中心最大風力達到12級,3日晚10時在臺灣省臺東縣登陸,登陸后其強度有所減弱,并繼續(xù)向西北方向移動;4日上午8時強熱帶風暴進入臺灣海峽,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到10級;當天下午2時,強熱帶風暴位于福建莆田以東約10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0級,移向轉(zhuǎn)為北偏東方向。8月4日19時30分,2003年第9號強熱帶風暴“莫拉克”在福建省晉江市圍頭登陸。
臺風莫拉克(2009年)
臺風莫拉克衛(wèi)星圖像
臺風 (JMA);2級臺風(SSHS);中度臺風 (CWB)
臺風莫拉克 (英語:Typhoon Morakot,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Kiko,?國際編號: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臺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
形成:2009年8月2日
消散:活躍中
最高風速:150km/h(10分鐘平均風速);165km/h(1分鐘平均風速)
最低氣壓:945hPa
財產(chǎn)損失:至少新臺幣11億43萬4000元(臺灣)
死亡人數(shù):12死(菲律賓);15死32傷100余人失蹤(臺灣省);1死(中國大陸)
影響地區(qū):日本、菲律賓、臺灣、中國、香港、澳門
發(fā)展過程及路徑
2009年8月2日,日本氣象廳報告今年第十一熱帶低氣壓形成于菲律賓東邊約1000公里(620英里)處。當天該熱帶低氣壓依然微弱,日本氣象廳于當天稍晚的發(fā)布中降低了它的影響區(qū)域。然而,2日晚些時候日本氣象廳報告它再形成熱帶低氣壓。8月3日,它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的負責范圍,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門命名熱帶低氣壓為Kiko。當天稍后迅速離開了他們負責范圍。在日本氣象廳命名為莫拉克之后,莫拉克升級為熱帶風暴。聯(lián)合臺風警報中心選定莫拉克的編號為09W。8月4日莫拉克折回并且再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負責范圍。
在8月5日20時30分,中央氣象局開始發(fā)布臺風警報,并將莫拉克升格為中度臺風。 在8月6日14時00分,已經(jīng)形成臺風眼,持續(xù)增強。 8月7日于花蓮縣登陸,8月8日14時由桃園縣出海。 8月9日迫近中國內(nèi)地的臺風莫拉克,移動速度稍為加快,目前正穿越臺灣海峽。上海氣象臺預(yù)測,莫拉克今日下午至傍晚,在福建連江至浙江樂清之間登陸。隨著莫拉克迫近,浙江同福建兩省共疏散接近100萬人,7萬多艘船回港避風。浙江蒼南縣的降雨量超過 250毫米。由于正值天文大潮,中國當局警告,沿海將有巨浪,最高可達8米。中國氣象臺預(yù)測,莫拉克登陸之后,或?qū)⒗^續(xù)北移,影響安徽、江蘇等地,甚至波及山東和黃海海域,并未影響上海等城市。
各地影響
本段時間均以東八區(qū)時間(UTC+8)為準。
本段時間均以二十四小時制為準。
菲律賓
當?shù)匕l(fā)布臺風最高信號:1級信號(30-60km/h風速)
2009年8月6日16時,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提高了風暴信號警告。1級信號(30-60km/h風速)警戒地方為巴丹群島省、巴布延群島、卡加延省。雖然莫拉克并非正面靠近菲律賓,但受外圍雨帶強風影響,呂宋北部連場暴雨,引發(fā)洪水及山泥傾瀉,至少十二人死亡,包括三名法國登山游客。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