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師報 作者:溫儒敏 2009-08-19 15:50:24
閱讀:快樂至上
我這些年參與了語文課程改革的部分工作,有一些感受。目前課改的進展是艱難的,成效不容樂觀,雖然已經(jīng)出了很多經(jīng)驗,發(fā)表很多文章,不能說沒有價值,但是,和課改目標要求還是有很大距離的。絕大多數(shù)文章都是印象式、經(jīng)驗層面的,是觀點加例子,缺少量化分析的,如果沒有充分的調(diào)查試驗,不是在科學地占有可靠數(shù)據(jù)基礎上的研究,可能只適合一時一地,并不具有普遍意義,F(xiàn)在基礎教育有那么多的問題,可是對那些最基本的問題我們還是缺乏研究,總是在拍腦袋,不是靠科學論證。
比如,學前兒童的閱讀量應當如何測定?是不是越多越好?學前教育的“度”在哪里?雙語教育對于兒童思維發(fā)育是否有利無害?現(xiàn)在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一個可靠的結論。我們那些經(jīng)驗性的文章和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經(jīng)驗,大都還是圍繞那些還不太清楚的結論在轉(zhuǎn)。
我認為只有發(fā)揮實事求是精神,靠科學的態(tài)度與方法,語文教育包括兒童閱讀的研究才能夠超越經(jīng)驗層次,上升到科學階段。如何讓孩子們親近母語,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經(jīng)驗、心得。但是,我們更需要科學的超越經(jīng)驗層面的研究。
語文教學通常講“聽說讀寫”,哪一樣最重要?“讀”最重要。應當把閱讀放在首位,F(xiàn)在那種一切指向高考的語文教學和閱讀教學,是很枯燥、很累人的,難怪很多學生中學畢業(yè)了,也沒有讀過幾本書。閱讀對他們來說不是一件優(yōu)雅有趣的事情,他們沒有形成閱讀的愛好與習慣。這樣的語文課即使把學生送進了大學,也不能說是成功的。
學生的閱讀與社會大環(huán)境密切相關,當今我們的社會閱讀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北京統(tǒng)計局調(diào)查,北京市民閱讀時間相當少,不敵上網(wǎng)看電視的時間。調(diào)查1500戶居民,3733人,15~74歲,發(fā)現(xiàn)城鎮(zhèn)人均可支配時間4小時21分,其中平均看電視1小時53分,上網(wǎng)32分鐘,讀書包括讀報紙雜志通通加起來才22分鐘,占可支配時間8.4%。農(nóng)村更少,人均每天閱讀時間只有8分鐘,占3.5%。而打橋牌打麻將的時間超過閱讀時間,為14分鐘。可以說我們的公民生活中,閱讀的地位仍然很低,我們的社會沒有多少書香味。
在這樣一個不愛讀書的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學生閱讀愛好,難度可想是非常大的。就像希臘神話中那個推著大石頭上山的西西佛斯,費了很大力氣把巨石推上山,隨時又可能滾下來。但我更欣賞把熱心兒童閱讀事業(yè)的老師與出版家喻作“點燈人”,你們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仍然抱有理想,希望搞好兒童閱讀教學,推進青少年的課外閱讀,讓新的一代公民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于學前兒童及小學低學段的閱讀問題,我覺得總的還是要減負,把其他方面加給孩子的負擔減少,閱讀也注意適量,不要太多功利性閱讀。孩子們負擔實在太重,除了教育體制(比如高考、中考、擇校,等等)的制約,更嚴重的是社會上對兒童與幼兒教育可能存在誤區(qū)。要推進兒童閱讀,千萬不要一窩蜂搞“提前量”,不要增加兒童的負擔。對孩子而言,閱讀應當是快樂至上的,F(xiàn)在有一個口號,大家都似乎認可和習慣了,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念極大地影響和制約著千百萬家長,讓他們緊張。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口號,并沒有經(jīng)過科學論證的。一個人的成長不是短時間的,是十幾年幾十年的,就如同跑馬拉松,一開始在起跑線上就繃那么緊,能跑下來嗎?可是這種似是而非的觀念,幾乎成為“集體無意識”了。
目前我們對學前兒童及低學段學生的閱讀還缺少科學的研究,需要整合多學科來共同完成,給千百萬家長一些可靠的認識。兒童閱讀很重要,但其重要性在于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在兒童閱讀問題上,我們再也不要被類似“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集體無意識”誤導了。
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是前提
閱讀教學除了學習知識,提高能力,還有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高尚的讀書習慣,把閱讀作為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一個人成年后不管從事什么工作,無論貧窮富貴,如果沒有讀書的習慣,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讀書,就很難實踐終身教育,也很難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閱讀習慣是一生打底子的事情。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閱讀習慣?特別是在一個缺少讀書氛圍的環(huán)境里,如何讓我們下一代有讀書習慣?關鍵是先要引發(fā)“興趣”。閱讀教學包括課外閱讀,一定要把激發(fā)興趣放在首位。費了很大功夫,教了多少年,可是你的學生對閱讀仍然缺乏興趣,那這樣的語文教學就是失敗的。
最近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全國招標,實施11個調(diào)查項目。其中一個是由張杰老師主持的關于北京市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調(diào)查。調(diào)查表明,初中有78%學生表示喜歡課外閱讀,可是到了高中,興趣就減少了,只有36%的學生喜歡閱讀。更令人驚訝的是,高中三年居然只有32%的學生完整讀過1至5本課外書。小學與初中的閱讀大都是老師要求和指定的,其中也不全是學生的愛好,而高中要應對高考,讀書受到限制,閱讀興趣就遞減了。無論什么原因,都無可否認現(xiàn)今中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仍然面臨很大困擾。如果高中畢業(yè)了還沒有讀書的習慣與愛好,日后要培養(yǎng)興趣,難度就更大了。
現(xiàn)在社會生活節(jié)奏緊張,兒童生活節(jié)奏也跟著緊張,社會競爭的緊張感轉(zhuǎn)移到兒童這里來了。小學生除了繁重的作業(yè),還要參加各種輔導班,還要學琴、學畫畫、學書法……負擔太重,而家長老師又不斷灌輸競爭意識,很多兒童的閱讀興趣不是越來越高,而可能是越來越低。本來一般小學三、四年級進入閱讀興趣的“高值段”,現(xiàn)在到六年級就落入“低谷”了。而初中的閱讀興趣比小學低,高中又比初中低。兒童的閱讀現(xiàn)狀不容樂觀。
值得注意,還有幾樣因素在制約和削減學生閱讀興趣。一是電視,二是游戲,到中學階段都大量侵占讀書時間。北京市的調(diào)查表明,中學生讀書、電視、游戲這三樣的時間差不多。此外,還有一個相當普遍的原因,就是家長老師不讓孩子“看閑書”。所謂“閑書”大都是課外書,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書。
事實上,不讓讀“閑書”就意味著扼殺讀書興趣。道理很明白,太過功利性的閱讀(主要面對考試),目標過于明確和死板的閱讀要求(比如一定要求學生做筆記,或者就是為了提高作文成績,等等),不但不能提升學生的興趣,反而可能煞風景,扼殺讀書興趣。所謂“閑書”也不必過于強求限制,給學生一點選擇的空間。要求太嚴格就適得其反。記得我上初中時也沒有什么課外閱讀要求,當然那時考試也不像現(xiàn)在這樣要命,所以我們閱讀是比較隨意的,散漫的,主要按照自己興趣選擇。那時我讀了大量小說如《三俠五義》、《七俠五義》、《隋唐演義》、《包龍圖斷案》之類,結果閱讀習慣與興趣都培養(yǎng)起來了,也不見得就受到多少不好的影響。所以對學生閱讀的目標不能太功利,讓他們少讀教輔,多讀一些“閑書”課外書,也可以是“好讀書不求甚解”。家長和老師不必過多干涉。只有自由閱讀,才能引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
還有一個閱讀興趣的“攔路虎”就是教輔類書。目前小學生特別是中學生讀教輔花費的時間很多,比如讀“作文書”,越讀越添加“匠氣”,也越?jīng)]有讀書興味。在應試教育還不能徹底擺脫的情況下,要求完全拒絕教輔不太實際,可是能否調(diào)和兼顧一些?起碼小學和初中階段少讀一點,讓孩子們多讀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
語文課本來應該是能養(yǎng)成閱讀興趣的,人文的、感性的、審美的內(nèi)容,都會在個性化的閱讀中喚起靈性和興味;但如果只是瞄準考試,純粹是應試的技能性的培訓,甚至連課外閱讀也全都納入考試的目標,那就容易扼殺了興趣。在應試教育還不可能完全取消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要兼顧一些,除了“為高考而讀書”,適當讓孩子們保留一點自由閱讀的空間,讓他們的愛好與潛力在相對寬松的個性化閱讀中發(fā)展。反過來,閱讀面寬了,人文素質(zhì)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試拿到好成績的。每年那些高考“狀元”,大都是比較喜歡讀書,而且閱讀面也比較廣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消閑文化,包括影視和網(wǎng)絡文化,以及各種流行讀物,往往都比較能吸引人,給人娛樂和刺激。要求青少年不去接觸流行文化是不現(xiàn)實,也不必要的,流行文化的適當消費,有利于青年人了解社會,融入社會。但這應當是適度的“消費”。要讓中小學生學會盡量把持自己,不是被動地卷進流行文化,盡可能培養(yǎng)比較純正的閱讀口味和習慣,使自己保持一種真正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的良好的生活方式。
分級閱讀與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
與中學生閱讀比較,兒童閱讀當然要有更細致的指導。要注意分級閱讀,根據(jù)兒童不同年齡段的心智發(fā)展程度,從引發(fā)培養(yǎng)趣味入手,什么年級讀什么書,有個大致的安排。由淺入深,不斷擴大范圍,逐步讓出一部分屬于孩子們自由閱讀的空間,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與習慣。
有些學者認為隨著年齡段的變化,學前兒童與小學生閱讀隨著年齡增長,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即:搖籃童話階段、民間故事階段、寓言階段、童話階段、還有故事階段、傳記階段、文學階段、思索階段,等等。這些劃分有點瑣碎,不一定準確,但說明閱讀確實應當考慮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心智發(fā)展水平,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也要充分考慮到階段性。
關于閱讀教學的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應當強調(diào)在閱讀教學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yǎng)想象力。閱讀除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閱讀應當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和鼓勵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當然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荚囋u價要把課外閱讀情況考慮進去,要注意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各學段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
課改之后,不少老師為了突出教學的人文性目標,對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訓練放松了。其實閱讀能力還是需要訓練的。課程標準那些基本的要求不應當放棄。小學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優(yōu)秀詩文的誦讀與背誦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小學一二年級,主要引起并逐步培養(yǎng)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且從這時候起就學習默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三、四年級的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開始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頌讀詩文注意讓學生通過語調(diào)、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五、六年級應當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并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能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閱讀。
以上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做到就不容易了,不必層層加碼。如何達到這些基本標準,每位老師都可以發(fā)揮主動性,根據(jù)你的學生實際情況來決定教學方法。
另外,要注意引導那些對閱讀缺少興趣的學生克服閱讀障礙問題。為什么閱讀興趣和習慣培養(yǎng)不起來?除了負擔重等原因,可能還有心理因素。比如閱讀時緊張,沒有輕松的心境;閱讀速度太慢,總希望每次閱讀必有收獲,欲速則不達;有的孩子自卑,不敢在課堂上朗讀,還有的孩子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生怕讀錯了引起同學笑話,等等,F(xiàn)在的課堂閱讀教學因為面對考試,要求過于嚴格和瑣碎。也可能是造成閱讀障礙的原因之一。比如教學生讀一篇散文,就是時代背景、主題思想、段落大意、詞語形式,等等。不是說這一套不必要,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中,有時不得不如此。而且課改之后,很多老師講課也比較注重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強調(diào)多種理解了。但是,這種太過機械、瑣碎,目的性過于強烈的學習,對于閱讀興趣培養(yǎng)顯然不利,還可能制造閱讀心理障礙。所以除了改進課堂閱讀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主動性,還應當特別注意容許學生在課外有更多的自由。如果課外閱讀也用課內(nèi)教學的規(guī)定與辦法,目標那么固定,對于那些本來就有某些閱讀心理障礙的學生,可能特別不利。
關于經(jīng)典閱讀
前面說了現(xiàn)在許多學校與老師家長都給孩子閱讀加碼,要求過高過急,是不利于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我曾經(jīng)碰到一個年輕的母親,問如何讓她讀小學的孩子喜歡三國、水滸。我回答說,沒有必要要求他們現(xiàn)在就讀,年齡還不到嘛。課程標準里邊,小學階段課外閱讀主要讀一些淺易有趣的古典詩文。其中詩是主要的,文可以少一些。小學低年級應當以童話、傳說、故事閱讀為主。到高年級就可以增加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與當代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還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科普讀物、勵志故事之類。這主要考慮兒童的心智發(fā)展。三國、水滸、紅樓夢,等等,沒有必要強求在小學階段閱讀,不要提前加碼要求。他們喜歡讀楊紅櫻,喜歡哈里波特,就讓他們?nèi)プx好了。
這里我再說說初中以上經(jīng)典閱讀問題。
為什么要讀經(jīng)典?因為經(jīng)典是人類文化積淀下來的精華部分,讀經(jīng)典可以接觸體驗人類文化智慧。所謂素質(zhì)培養(yǎng),最重要的就是用人類最精華的智慧的成果去熏陶,感化,讓人格思想得以健全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經(jīng)典。問題是,經(jīng)典和當代青少年之間有很多障礙,讀起來可能有隔閡,事實上青少年學生一般不太喜歡讀經(jīng)典。這是正,F(xiàn)象,因為有時代距離。學生讀經(jīng)典不宜強迫,寧可先說明,不喜歡是正常的,但讀了會大有好處。很多孩子躊躇滿志地選擇了經(jīng)典的書來閱讀,可是半途而廢,有些甚至剛一開頭就讀不下去了。這種情況也正常。要求每一本書都從頭看到尾,是做不到,也沒有必要的。“讀不下去”這本身可能就是一種選擇,也許這本書太深,不適合他們。
確定合適的閱讀書目,是重要的第一步工作,老師家長應當有所指導。雖然有些經(jīng)典讀完了也不太懂,這不要緊,總有一些閱讀感覺和印象存留下來,他們在以后的人生中會慢慢去理解。好的閱讀習慣逐步形成了,終身都大有好處。
讀書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瀏覽略讀,主要是由興趣引導,快速獲取信息,有時一本書就是看看前言后記,或者開頭結尾部分,閱讀面是廣的;另一種是精讀細讀,主要讀經(jīng)典作品。
網(wǎng)絡時代閱讀問題
處理好不同年齡段讀圖與文字閱讀的關系,也是個新問題。
現(xiàn)在是所謂影視時代、網(wǎng)絡時代、圖像時代,人們讀書的時間相對少了,看電視、上網(wǎng)、讀圖的時間多了。這是時代的變化,很難簡單下結論說是好是壞。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影視、網(wǎng)絡和圖像盡管擴大了人們接受各種信息的渠道,卻不可能取代文字的書的閱讀,尤其是文學的閱讀。比起其他接受方式,讀書可能更有選擇性,也更個人化,更需要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介入。就拿電視來說,雖然可以選擇頻道和節(jié)目,但欣賞過程一般都是比較被動的,你不可能象閱讀一本書那樣可以或慢或快,甚至可以停下來或翻回去邊讀邊思考。讀書所能獲得的文字的感覺,也是一般影視所沒有的。同樣,上網(wǎng)和讀圖,也較難獲得書本閱讀的那種獨有的效果。網(wǎng)上讀書也是一種文字閱讀,不過網(wǎng)民的閱讀可能形成跳躍、拼接的思維習慣。影視網(wǎng)絡再發(fā)達,也仍然需要書本閱讀,而且閱讀習慣培養(yǎng)面臨新的挑戰(zhàn)。
小學生語文學習從圖像開始,幫助很大。這些年一些出版社出了許多繪本童話、故事之類,還有分年級介紹閱讀的,主要適合小學與學前兒童,我覺得都很好。有些學校還把繪本講述引入小學閱讀教學,這也許是激發(fā)低年級閱讀興趣的好辦法,也可以試驗。但到中學特別是高中,讀圖應當相對減少,文字閱讀應當是主要的,基本的,F(xiàn)在很多大學生讀書沒有耐性,可是拿起漫畫就手不釋卷,這也許是所謂“新人類”的特點吧。不管怎樣,讀圖畢竟不能取代讀文字的書。圖像與文字表征不同,圖像長于實而短于虛,短于非物質(zhì)性實體,復雜的情感與抽象思維就很難靠圖像表達。圖像表征的對話深度顯然比不上文字,甚至還可能深度流失。
從審美看,文字表述的想象空間可能更大,圖像雖然有長處,但容易坐實,影響到符號的開放性啟導性,自然也影響想象力的展開。圖像出版物以及影視中形象的豐富性容易被定格,不有利于個性化閱讀。試想,把《醉翁亭記》拍成DV效果會是如何?現(xiàn)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使用多媒體非常普遍,教學檢查就重視這個,這不是好現(xiàn)象。多媒體使用的好處是明瞭,但不宜過分依賴,要有限度,否則會影響語文教學的效果,影響孩子們閱讀能力的提高。
溫儒敏,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國家級精品課“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主持人,教育部授予國家級“教學名師”。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文學理論、比較文學和文學教育的研究與教學。國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