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貴陽日報 2009-11-12 10:50:20
話題背景
云南省教育廳11月2日向媒體通報,從2010年起,該省將取消全省統(tǒng)一組織的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簡稱中考),改由各學校根據綜合素質評價等級和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兩項指標擇優(yōu)錄取高中新生。有人拍手稱快:素質教育玩真的了。有人心生疑慮:孩子高考怎么辦,中考又拿什么替代?取消中考會帶來什么?
觀點
鄭州龍敏飛: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將取消中考理解成為高考改革探路,畢竟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既是公眾的愿望,也是社會所需要的。而拿綜合素質當成錄取的原則,不可否認有可能會被異化,但其方向是正確的,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只是根據實踐的經驗去完善相關機制,而不是繼續(xù)抱殘守缺,因為教育弊端重重早已為公眾所痛恨!
貴陽鄭復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徹底摒棄應試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成為家長和社會的普遍共識。當然,中考制度亦不能一破了之,應該有落實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跟進,因材施教,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教育引導機制。
湖南王捷:我贊成取消中考。因為任何改革都免不了社會陣痛,免不了傷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取消中考利大于弊。因為改革總比不改強,唯有改革才能打破舊的教育模式,建立素質教育模式,否則,永遠是害死人的應試教育模式。結果,不改革所傷害的人比改革所傷害的人更多!
湖北張冰歌:取消中考有兩個前提。一是必須具備制度公平原則的構建。對如何評價?如何讓老師不受“法外”影響?如何讓社會信任老師的評價?這些必須要有剛性的制度構建。二是取消中考必須以取消高考為前提。換言之,不取消“高考”的取消“中考”,只能是“單邊愿望”。
福州曾志楊:應試教育的弊端人所盡知,尋求改革也是人心所向,但問題是大學的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好大學更是微乎其微,為解決公平與公正,只能采取“一卷定終身”,給平民百姓子女以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因此改革應試教育應追其源,探其本,在高考方式未改革的情況,著手于中考的改革,其必然困難甚多,難度很大,其能取得的效果也將十分有限。
貴陽鄧洪:云南省的大膽改革難免碰到諸多問題,但這種順應時代發(fā)展,摒棄積弊的改革,應該得到大力支持和推廣。因為取消中考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實現學生全方位發(fā)展;更能體現透明和公平;帶來了更科學完整的監(jiān)督管理體系;給學生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
湖南婁義華:取消中考,對于整個鏈條的傳動并未加速,頂多是一次“潤滑”。夾在中間的中考階段取消了考試,對于人才的成長和發(fā)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和現實意義,但整個系統(tǒng)的兩頭異樣,即使在中間的初中三年,也未必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起到本質性的作用。對于培養(yǎng)多元化、復合型人才的社會需求還需要整個教育“鏈條”的加速與改變,不然也只是一道鴻溝,未能跨越。
浙江賀成:其實,現在學生的素質問題,并不是考試的問題,而是體制、學校和老師甚至是社會的問題。綜合考評本身能有多少公正性?現在學生、家長都很自私,習慣仗著自己的權勢、錢財,到時候教師也會沒了方向,要是取消了的話,普通老百姓的孩子還有多少能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
廣東陶功財:取消中考的聲音之所以一直在響,行動卻未有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分歧太多,難度太大,至少目前來說時機未成熟。其實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取消中考勢必會加劇教育的不公。而且,選拔畢業(yè)生的高中學校中,重點與非重點、名校與非名校的格局已經形成,如果突然取消中考,肯定會對高中學校的錄取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
貴陽遠方:“綜合能力”本身是一個界定模糊,實際運作較寬泛的概念,因此這又是一個從理論上講完全正確,但其普適性得不到現實認可的晉級機制,其結果可能是優(yōu)質學校的貴族化權錢化趨向,顯然,現實的或者說是隱性的制度是無法支撐這種擇優(yōu)機制的。對一個寒門學子來說,分數是改變其家庭處境個人成長環(huán)境的最低成本方式。取消中考,從一定程度上堵塞了寒門的競優(yōu)通道,這無異于雪上加霜。除非是整個教育制度的通透性改變。
珠海然玉:完全意義上取消中考在現階段不現實、也不可能。首先,教育資源有限且分配不均。再者,全國范圍內高考尚存,上大學靠的還是應試。從日后學校成績和對考生未來負責角度考慮,自初中就開始培養(yǎng)這種應試本領很有必要。還有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暗箱操作屢見不鮮。如果取消中考,教育機會必然難言公平。
貴陽邱紅波:能否在綜合考評柔性標準之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這考驗著教育部門的能力。譬如說,學生的品格思想表現如何界定,文化修為如何評價,這些都不是簡單的“優(yōu)良中差”可以說明的,并且,這樣的考核須做到長期連貫,才能體現其合理性和真實性。同樣,由于是柔性標準,教師的主觀因素必然參與其中,如何做,才能將人情因素、關系因素降至最低,這也是改革的一大難題。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