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度教育社區(qū) 2010-05-05 13:14:16
《桃花源記》
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這個人一一為桃源中的人詳細的說出他所聽到的。
3.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尋找原來所做的標記,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來的路。
《與朱元思書》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好象奔馬。
2.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互相比高遠。爭著高聳,筆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見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了。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4.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船隨水流飄浮移動,隨心所欲任船所至觀賞景物。
5.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百鳥相互和鳴,鳴聲和諧動聽。
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在白天還像在黃昏時一樣陰暗。
《岳陽樓記》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_--在朝做官就擔憂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擔憂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憂之后才樂"吧。
《醉翁亭記》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下落,石頭露出來,這就是山間的四季。
3.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
《曹劌論戰(zhàn)》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給別人。
2."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3.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衰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從也。--小恩惠沒有遍及民眾,人民不聽從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靈不保佑您。
《鄒忌諷齊王納諫》
1.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比,誰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
3.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現(xiàn)在齊國的土地方圓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能夠在公眾場所議論君王的缺點,使我聽到的,受到下等獎賞。
5.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燕、趙、韓、魏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魚我所欲也》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過某種辦法就可以躲避禍患,但有人不去干這種事情。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萬鐘的俸祿如果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萬鐘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原先為了禮義寧愿身死也不接受(一單食,一豆羹),現(xiàn)在為了所認識的窮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就是所說的失掉了他本來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假使人們所喜歡的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求得生存的辦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們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用來躲避禍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這些辦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的才干。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國內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常常滅亡。
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必定先要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在他做事時,使他所做的事不順利。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內心憂困,思慮堵塞,而后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而后人們才了解他。
《出師表》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升降官吏,評論人物好壞(的標準),不應該不同。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職責。
《送東陽馬生序》
1.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他們的學業(yè)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資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專一罷了,哪里是他人的過錯呢?
2.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那位前輩道德高,聲望重,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則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
5.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6.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朝廷每天有糧食供應,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給。
7.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馬生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
《小石潭記》
1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
2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
3.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億然不動,--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呆呆的一動不動。
4.爾遠逝,往來翕忽--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泉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6.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河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夠知道它的源頭。
7.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
《三峽》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見太陽,不是半夜,看不見月亮。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山石樹木的影子。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那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乘著奔馬駕著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趣味無窮。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