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安中考網(wǎng)整理 2011-11-18 10:14:17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馬,也只是辱沒在低賤的人手里,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喂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飼養(yǎng)它。這樣的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特殊的本領(lǐng)和英武的體態(tài)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駕馭千里馬的方法,喂養(yǎng)它卻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聽它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道:“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重點語句】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被埋沒的根本原因:論點;主旨句;點明中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被埋沒的具體表現(xiàn))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4..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再次點明文章中心句子)
【文章主旨】
本文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進(jìn)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才能。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kuò)大文言文的表達(dá)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dāng)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相關(guān)閱讀:
歡迎使用手機(jī)、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