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整合 2015-03-07 23:21:34
今天是一個崇尚知識、人才濟濟的時代。但是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人們大都習慣于含而不露,"隱居于草廬中",既渴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發(fā)揮,又不敢脫穎而出。其結(jié)果常常是自己的才華得不到應(yīng)有的發(fā)揮,而社會則失去了一份寶貴的財富。如果毛遂不自薦,他的才能幾時能被大家承認呢?而平原君又怎樣與楚國達成協(xié)議呢?所以我們不能等待"劉備"的到來,過分寄希望于"伯樂"。應(yīng)該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岳陽市黃秀鄉(xiāng)有個年輕的黨委書記,本是岳陽氮肥廠的后勤干部,在小青年中有"小諸葛"之稱。他想:"在廠里,我還派不上大用場。但我不能等待,我要去闖,去干一番事業(yè)。"于是他自薦擔當任何一個鄉(xiāng)的黨委書記。岳陽市委批準了。他工作很出色,成了岳陽市的新聞人物,《黃金時代》雜志報道了他的事跡。如果他也像許多人一樣在那里等待,那么"劉備"再求賢若渴,識人善任,恐怕也不會發(fā)現(xiàn)一個后勤干部具有黨委書記的才干。
諸葛亮等劉備自有他的原因。當時昏君當?shù),諸葛亮在等圣賢之君。這種等待還是可以理解的。而今天則不同了。今天我們有幸生長在一個充滿生機的變革時代,在一個百端待舉的用人之秋,為什么還要等待呢?讓我們打破舊觀念的束縛,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主動進取,去顯示自己的才能,讓社會對自己做出選擇吧!
。ㄟx自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中學生新議論文大全》作者:王曉梅)
[例文評點]
這篇讀后感有以下兩點值得稱道:一是觀點新穎。作者從"三顧茅廬"的故事中提出了一個新穎的觀點,認為諸葛亮穩(wěn)坐茅廬的做法不足取,提倡人們在新的時代"應(yīng)該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觀點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二是問句巧妙。文章開頭一個問句破空而來,吸引讀者;第二自然段連發(fā)三問,寫出了諸葛亮穩(wěn)坐茅廬的"危險";第三段又連用兩問,從反面論證了毛遂自薦之必要;文中最后一段中的反問具有發(fā)人深思的力量。
[文題之四]
《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四大名著為我們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癡情、或薄情,或聰慧,或愚蠢,或忠義,或狡詐,或勇猛,或怯懦,或高大,或渺小……請你從中任選一個人物,寫寫你對他(或她)的評價,字數(shù)不少于600字。
[構(gòu)思點撥]
面對這一文題,應(yīng)選擇一個最了解的人物來寫,只有了解的人物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出彩。應(yīng)選擇一個新穎的角度來寫,不可拘泥于別人對人物的評價,應(yīng)寫出自己的見解。應(yīng)選擇一些確鑿的事例來寫,只有無可辯駁的事實才能有力地支撐自己觀點。應(yīng)選擇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寫,如可用癡情襯薄情,用智慧襯愚蠢,用忠義襯狡詐,更好地寫出人物形象,更好地論證自己的觀點。
[例文參讀]
諸葛亮是個聰明人嗎?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個聰明的人。但是,也正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fā)現(xiàn)諸葛亮并不聰明。
首先,作為執(zhí)掌蜀國軍政大權(quán)的諸葛亮,每日陷于具體事務(wù),事情不分大小,皆決于己,這是領(lǐng)導者的大忌。一個聰明的領(lǐng)導者是決不會這么做的,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見一O三回)。諸葛亮53歲病死與他事必躬親、操勞過度有關(guān)。這能說他聰明嗎?
其次,諸葛亮不僅不會用人,而且往往在關(guān)鍵時刻或重要地方用錯人,并導致嚴重后果。戰(zhàn)爭無情意可言,倘若在赤壁大戰(zhàn)中,在華容道上把關(guān)、張或關(guān)、趙兩人位置對換一下,這樣不是既讓關(guān)羽還了當年過五關(guān)斬六將時曹操的不殺之恩,又可以捉住曹操。豈不兩全其美?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guān)羽,結(jié)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后來在荊州駐守人選上,他又選擇關(guān)羽,結(jié)果荊州失守,關(guān)羽被殺;爾后劉備又被東吳火燒連營。從此蜀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連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錯用關(guān)羽。至于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點成為司馬懿的階下囚,則是婦儒皆知的事。宋歐陽修說:"用兵之要,先擇于將臣"而諸葛亮不會用人和錯用人,卻用"天意"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
第三,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后期更無大將。"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明證;劉備死后,在諸葛亮執(zhí)掌大權(quán)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但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足見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說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聰明人。蜀國和魏國,力量對比懸殊,況且劉備死后,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吳蜀這時已重歸于好,諸葛亮口上說聯(lián)合東吳,行動上卻一意孤行,六出祁山。當時陸遜還在,倘若吳蜀聯(lián)手,東西夾擊,司馬懿也要在漫長的戰(zhàn)線上疲于奔命,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做,結(jié)果屢戰(zhàn)屢敗。如果一兩次失敗還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的失敗只能說明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無德無才,諸葛亮不取而代之,實無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氣和決斷。司馬懿則相反,他敢詐病賺曹爽,使魏主政歸司馬氏。劉備死前,曾對諸葛亮說,若阿斗無才,可取而代之。這是群臣都聽見的,還怕什么?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為訓。
總之,諸葛亮雖在具體某-仗中能取勝,但往往在統(tǒng)籌全局或關(guān)鍵性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誤,這能說明諸葛亮是聰明的嗎?
。ㄟx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新角度作文》作者:張立)
[例文評點]
一直以來諸葛亮都被當作智慧的化身,而作者卻提出了"諸葛亮并不聰明"的觀點,立意十分新穎。本文從"諸葛亮缺乏領(lǐng)導才能""諸葛亮不會用人""諸葛亮不能招賢納才""諸葛亮缺乏自知之明""諸葛亮缺乏勇氣和決斷"五個方面論述了諸葛亮并不聰明,在論述中,作者用無可辯駁的歷史事實,運用旁人對諸葛亮的評價,用司馬懿和諸葛亮作對比,較好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全文論述雖說不上無懈可擊,但力求周到、全面,反映出作者較寬的知識面和較強的思辯能力。
[例文參讀]
我不喜歡唐僧
《西游記》再次火爆熒屏,觀眾們大飽眼福,再睹"美猴王"的風采,我這個"西游迷"自然不例外,也見縫插針地擠出時間來觀看?戳诉@么久,竟看出一個想法來--不喜歡唐僧。
其一,我不喜歡他那油頭粉面的"奶油小生"的模樣。你看他,白白胖胖,憨憨乎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再配上一口娘娘腔,哪里是取經(jīng)的料?
其二,我不喜歡他的缺乏自知之明。明明不是取經(jīng)的料卻要冒充"高僧",由他組個"取經(jīng)團",并自任團長。其實,徒兒們個個比他強百倍:孫悟空火眼金睛,七十二般變化,法力無邊;豬八戒雖肥頭大耳,怎么說也是那昔日的天篷元帥,降妖除魔,亦頗有能耐;而憨厚的沙僧曾經(jīng)也是流沙河之尊神,對付小妖小魔也算是小菜一碟;就連那沉默無語的坐騎小白龍,也是東海龍宮三太子呀,在白虎精一戰(zhàn)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然而,藝高膽大的徒兒們,"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為草包師父保駕護航,西天取經(jīng),是何等的滑稽。
其三,我不喜歡他的招惹是非。試想,如果不是他那身肥肉能使妖魔鬼怪長生不老,會有那么多的妖怪對他垂涎三尺嗎?如果不是他那副"奶油小生"的模樣,會有那么多淫邪女妖精你爭我奪地要和他共結(jié)連理嗎?可見,正因為他的存在,取經(jīng)團才遭遇九九八十一難。而他這位取經(jīng)團團長正是西天取經(jīng)之最大障礙,除了招惹是非,別無他能。
其四,我不喜歡他的"窩里斗"。你看,徒弟們?yōu)榱吮Wo師父拼死拼活,他若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也就罷了,令人憤慨的是,他偏偏肉眼凡胎,不辨真假,認敵為友。白骨精為了將他弄到手,變化三次都被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識破,其化身也死于悟空的金箍棒下?蛇@禿頭和尚還誤認為悟空冤殺好人,狠著心將緊箍咒念個不停,痛得悟空滿地打滾。他仍不覺解恨,甚至將悟空趕回花果山,直到自己被白骨精擒拿并即將被烹食時,方才叨念起赤膽忠心卻蒙受委屈的徒兒悟空來,這豈不令人又好氣又好笑?!你說我能喜歡這個斗敵不行而整治自家人偏又心狠的家伙嗎?
其實,以我之見,這西天取經(jīng),悟空一人完全能勝任,速戰(zhàn)速決,快去快回,何憂之有?倒不如讓其余各位,尤其是那唐僧,統(tǒng)統(tǒng)下崗算了,也省去許多麻煩。如果我是唐僧,那么我決不會做徒兒們的累贅。我會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把自己的血肉之軀分給那些想長生不老的妖怪們吃,了卻他們的心愿,從而使徒兒們安全脫身,快馬加鞭,前往西天。如果我是唐僧,那么盡管我"心中只有佛",然而為了顧全求取真經(jīng)之大局,為了避免徒兒們?yōu)榫任叶⊙獖^戰(zhàn)、出生入死,我也會豁出去入贅為婿,犧牲自我名節(jié)來換取西天取經(jīng)之正果?墒牵绻沂翘粕,也就沒有了這《西游記》精彩的似真實幻的西天旅程。
。ㄟx自《作文大王》2002年第7期作者:文洵)
[例文評點]
這篇評價人物的習作有以下優(yōu)點。一是論證充分。作者從"我不喜歡他那油頭粉面的'奶油小生'的模樣""我不喜歡他的缺乏自知之明""我不喜歡他的招惹是非""我不喜歡他的'窩里斗'"等四個方面論證了"我不喜歡唐僧"的觀點,內(nèi)容豐厚,論證有力。二是對比巧妙。作者將唐僧與孫悟空等人對比,突出了唐僧的無能,將唐僧對徒弟和對妖精態(tài)度進行對比,寫出唐僧愛"窩里斗"的特點。三是感情充沛。"奶油小生""草包師父""禿頭和尚"等詞句中無一不流露出作者不喜歡唐僧的感情。
[文題之五]
閱讀下面的材料,自擬題目,寫篇300字左右的小議論文。
老師布置學生作文:《記一次家務(wù)勞動》,學生一個個面面相覷,無從下筆。
[構(gòu)思點撥]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內(nèi)容上可寫學生的勞動觀念,寫學生的生存能力,寫家長的教育方法……從論證方法上看,可以事例論證為主,列舉學生不會做家務(wù)、家長不讓學生做家務(wù)的典型事例來論證論點;可以道理論證為主,或從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分析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的原因,或從過去、現(xiàn)在、將來多個方面分析學生勞動觀點淡薄的后果;可以比喻論證為主,用生動的比喻將問題闡解得生動形象。
[例文參讀]
勞動觀念不能丟
《記一次家務(wù)勞動》,多么簡單的作文題!可學生們卻面面相覷,無從下筆。這說明了什么?恐怕不僅僅是寫作技巧之類的問題吧!它告訴我們的是:學生的勞動觀念太差。
家務(wù)勞動無非是刷碗,洗衣,拖地板,完全是學生力所能及的事兒,可我們的學生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全部推給父母"承包",自己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使我想到了這樣一些現(xiàn)象:一個花枝招展的女孩對燒開了的水壺束手無策,一個勁兒喊"媽媽,水開了";一個衣冠楚楚的小學生拿著煮熟的雞蛋,不知怎么下口;還有周末的大掃除,小皇帝、小公主們請來的往往是父輩、祖輩作"義務(wù)服務(wù)員"……真讓人啼笑皆非,觸目驚心!古人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學生連自我生存都難,何談興家報國!而在美國,孩子從小就參加各種勞動鍛煉,十八歲一過,就離開父母"獨立"闖蕩,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這樣一對比,我們的公子、公主們能不慚愧嗎?
同學們啊,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我們切不可丟掉勞動觀念!
(選自《搖籃》2000年第2期作者:立早)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