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6-12-14 15:43:20
我們在屋里細看了看,墻上貼著許多大張紅紙,是讀了八屆八中全會的公報之后向公社提出的生產(chǎn)保證書。桌上還有《農(nóng)民報》、表格一類的紙張,和算盤文具等等。我們又走到院里,李景祥就從外面跑進來了。這是一位三十歲不到的年輕人——上次我到青龍橋的時候,還沒有他呢!——他穿著灰藍色的襯衫,青褲子,光腳,青布鞋;長方臉,平頭,眉目間流露著樸質(zhì)與熱情。他和我們握過手,仔細地看過介紹信,便笑著把我們讓到屋里去。我們喝著開水,開始了談話。
這位年輕的隊長,和中國五億的農(nóng)民一樣,解放前是吃不飽,穿不暖的,也沒有文化。這個小小的村子只有二十幾戶人家,絕大多數(shù)是一年只有兩個月的糧食,只靠打草打柴或是做短工來糊口。日本鬼子占領(lǐng)時期,青年人跑了許多,國民黨時代因為抓兵,青年人就更少了。種長城邊的地,是要出八達嶺的口子的,但是工作的時間很短,早晨八時以前,不能出去,下午四時以前,必須回來,因為國民黨把住口子,怕八路軍進來。但是人們和八路軍不但沒有斷絕來往,而且來往得很密切。到了一九四八年十一月里,青龍橋比北京先解放了。
這個年輕人的臉上泛起笑容:“解放以后,我們先搞的是撥工互助組,一九五六年成立了八達嶺高級社,這里是第十二生產(chǎn)隊。一九五八年成立了康莊人民公社,這里和三堡、石佛寺、上花園、黃土壤五個村七十多戶成為一個分隊。在從前,這里每畝地才打三四十斤糧食,在一九五七年就提高到一百五十斤,一九五八年又提高了。今年下了冷雨,可能會差些,但是有了人民公社,就是差也差不了多少了。”
這時外面竹簾聲響,仿佛有幾個人進來,接著就有小孩的極其脆嫩的聲音,喊:“爸爸,吃飯啦。”李景祥仿佛不好意思似的,把頭一揚,朝著外面說:“你們先去吧。呵?”我們忙把本子合上,把筆套起,笑說:“我們不耽誤你吃飯了。”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