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qū)福州站 作者:流光飛舞的風 2016-12-20 15:52:26
一、曹操簡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毫州市)人。
(一)人物事略
疑殺華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頭腦痛風癥,僚臣華歆向他推薦了神醫(yī)華倫。遺憾的是,當華倫指出其癥因風而起,病根入腦,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須利斧開腦取風涎方可根除時,曹操竟疑心華佗是想乘機害他性命,遂將華佗殺了,一代神醫(yī)命絕于世。
廢除寒食節(jié)
“寒食節(jié)”相傳起于春秋時嚴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們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有一年視察并了解當?shù)匕傩盏纳蠲袂闀r,發(fā)現(xiàn)民間百姓每年度過“寒食節(jié)”的方式,己經非常嚴重地影響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體健康,于是下令廢除。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樹。一年后,他為自己準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遺囑說:我如果死了,請按當時季節(jié)所穿衣服入殮,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發(fā)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軍經過農田,看見田里莊稼豐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不料自己的馬受驚而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麥田。為了實踐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頭發(fā)來代替。
望梅止渴
曹操征張繡時,路上缺水,將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虛指著前面說有梅林,軍士聽說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終走出了困境。
煮酒論英雄
一日,曹操與劉備邊喝酒邊評論天下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zhí)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于是從容俯首拾箸說:“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圣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意即連圣人對迅雷烈風都會失態(tài),我怎能不怕呢?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曹操于是不疑劉備。
裸足迎才
許攸來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覺,一聽舊友許攸來投,連忙從床上跳下來,鞋襪不穿,跑出恭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許攸一見,感慨萬千。
東臨碣石
公元207年,統(tǒng)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氣爽,曹操親率威武之師,滿懷勝利豪情,長驅東進。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靈秀獨鐘,曹操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滄海,歌以詠志。于是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觀滄海》。
濫殺無辜
董卓敗亂朝綱,曹操帶領兒個人逃回鄉(xiāng)里,經過友人成皋呂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個兒子。夜晚聽到他們食器碰撞的聲音,誤以為是想謀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殺了他們。而且還凄愴地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由此可見曹操陰險冷酷的權謀。
曹操焚稿
《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張松出許都求見曹操,曹操見張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邊洗足邊接見,使張松憋了一肚子氣。次日,曹操掌庫主簿楊修拿出曹操新著兵書《孟德新書》給張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張松看了一遍即記了下來,故意笑曰:“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zhàn)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為己能。”楊修不信,張松說:“如不信我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并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說:“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樣?”認為自己的書沒有新意,就讓人把那本書燒了。
生性多疑
曹操死后采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為了防止盜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郵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七十二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