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春運,抵達終點更要抵達人心
時事評論觀點
2018年春運開啟,這場“人類最大規(guī)模的短期遷徙”又一次拉開了帷幕。作為一名鐵路職工,我也進入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刻。正所謂“交通強國,鐵路先行”,鐵路客運工作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億萬乘客的巨大期待,也是每一名鐵路職工恪盡職守的分內之事。
時事評論觀點
以往的春運,都有“一票難求”的說法。很多人還記得,多年前為了買一張車票,需要從售票窗口排出幾公里的隊伍,甚至有人扛著行李、席地而臥。即便線上售票后,也曾因驗證碼過于繁瑣、服務器準備不足飽受詬病。今年,由于春節(jié)時間較晚,鐵路各項工作將再次面臨嚴峻考驗。令人欣喜的是,改變在一點一滴發(fā)生。網(wǎng)站和移動端購票系統(tǒng)不斷升級,自助取票機大量投放,有效地疏解了購票高峰;人臉識別自助進站、電子提示排隊系統(tǒng)、站臺語音安全提示系統(tǒng)等項目的試水運行,也助力春運工作有序展開。
截至2017年底,中國鐵路營業(yè)里程達到了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的66.3%。鐵路軌道不斷伸展,仿佛一條條河流在神州大地上奔流不息。記得吉圖琿高鐵剛開通,一位家住琿春的朝鮮族老大媽說:“我不出門,我就是專程來坐坐,一會我再坐回來。高鐵就在家門口,做夢都不敢想咧!”隨著蘭新、西成等新線路的投入運營,一些閉塞的地方有了出路,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去遠方追逐夢想的機會,也有了更為便捷的回家之路。我們負重前行,只為春運旅客能夠從容回家。
中國鐵路跑得再快、再遠,最終還要抵達人心。告別了A點到B點的枯燥,中國鐵路也正在重新定義旅途。徜徉在春運的“千帆競發(fā)”中,車站和列車上的滿格信號,讓手機電腦不會被“束之高閣”;準時運行的“站站停小火車”,也在為城鄉(xiāng)通勤的人們不停地來回奔波。從自主選座、外賣訂餐,到清理乘車證、開展會員服務,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鐵老大”,已經(jīng)變成了身邊貼心的旅程助手。
這樣的溫度,離不開鐵路段上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當代時傳祥”蔣明軼,一名長期干著臟活累活的集便器專修工,“我愿辛苦我一個,方便千萬人”的誓言令人動容;“輪椅哥”馬成良,一個推輪椅的普通客運員,“愿意做旅客的眼睛、手和腿”,一趟趟往返于候車大廳與站臺之間;“時代楷模”劉曉云,一位百問不倒、百問不惱的值班站長,自學手語、急救知識,待旅客如親人……不僅僅是春運,每一趟看似尋常的出行,背后都有成千上萬的鐵路人在保駕護航。
交通運輸關系千家萬戶,鐵路春運更關乎萬家憂樂。鐵路工作依然面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運力依然無法滿足群眾需求,服務距離滿意還有不小距離,春運體驗尚待提高等等。新年在即,如果說有什么愿望的話,那就是希望春運途中的每一位旅客都能在我們的真摯服務中平安到家,我相信中國鐵路也一定不會辜負乘客的期待,必將通往更便捷、更溫馨的未來。而這,或許就是我心心念念的中國夢、鐵路夢吧。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