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1-05-03 22:44:22
中考網整理了關于2021年中考歷史知識點之:中國古代史考點復習提綱(2),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國古代史考點復習提綱
5. 春秋爭霸和戰(zhàn)國七雄
(1) 春秋爭霸: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從公元前 770 年到前 476 年,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先后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被稱為“春秋五霸”。管仲改革,是齊桓首霸的基礎,以“尊王攘夷”為號召,通過葵丘會盟成為首霸。晉楚城濮大戰(zhàn)是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使得晉文公成為霸主。
(2) 戰(zhàn)國七雄:戰(zhàn)國是我國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因各諸侯國連年相互戰(zhàn)爭而得名。三家分晉(指趙、魏、韓三國)和田氏代齊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并立的局面。著名戰(zhàn)例有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等,其中前 260 年的長平之戰(zhàn)空前激烈,最為有名。
(3) 戰(zhàn)國時期政治、外交政策:“合縱連橫”
、俸峡v:齊、楚、燕、趙、魏、韓等六國之間聯(lián)合抗秦,代表人物:魏國的公孫衍
、谶B橫:秦利用六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代表人物:秦國的張儀
6. 商鞅變法
(1) 目的:戰(zhàn)國時期,地主階級為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封建經濟,在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秦國 的商鞅變法是其中比較徹底的。
(2) 主要內容:(公元前 356 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實行變法)
、倬幹茟艨冢訌娦塘P。(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②獎勵生產。③獎勵軍功。④承認土地私有。⑤推行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⑥統(tǒng)一度量衡。
(3) 歷史作用:(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經過商鞅變法,①秦國廢除了奴隸制,發(fā)展了封建經濟,②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秦國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③為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4)影響/結果:商鞅變法體現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沉重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屬于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
(5)對今天改革的啟示:①衡量改革是否成功不能以個人得失為標準,而應以改革是否有利于促進 生產力發(fā)展為標準。所以,商鞅雖然被處死,但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改革還是成功的。② 在今天的改革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我們也應該像先人們一樣,堅定改革的信念并推進改革 的進程。③個人的命運只有與國家民族的前途結合在一起,才能體現個人自身價值。
7、百家爭鳴、都江堰
(1)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
墨家:墨子是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zhàn)爭,支持正義戰(zhàn)爭。
儒家:孔子-春秋末年魯國人,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主要思想是“仁”、“禮”兩個部分,提倡“為政從德”,主張以“德”教化人民,以“禮”治國。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①認為“民貴君輕”,要求統(tǒng)治者輕徭薄賦,實行“仁政”。②還主張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自然資源才能持續(xù)利用。(主張環(huán)境保護)③提出“春秋無義戰(zhàn)”,籠統(tǒng)反對一切戰(zhàn)爭。
法家: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韓非子》一書。他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權,主張改革和實行法治,反對儒家的仁政,認為歷史是進步的,后代總要勝過前代。
兵家: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軍事家孫武。他著的《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于此書。
(2) 都江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都興修了水利工程。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得“ 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于人民。都江堰是我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效益最好、歷史最久的水利工程,它代表了我國兩千多年前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