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動脈粥樣硬化能減少血流量
B.動脈粥樣硬化能減緩血液流速
C.動脈粥樣硬化會逐步造成血管栓塞
D.動脈粥樣硬化能降低人的壽命
【分析】動脈硬化是動脈的一種非炎癥性病變,可使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狹窄.動脈硬化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xiàn)的血管疾病,其規(guī)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時期發(fā)生,至中老年時期加重、發(fā)。行暂^女性多,近年來本病在我國逐漸增多,成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解答】解:ABC、“模擬動脈粥樣硬化對血液流動的影響”實驗中,由于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該實驗模擬了動脈粥樣硬化能減少血流量、能減緩血液流速、會逐步造成血管栓塞,ABC正確;
D、該實驗結果不能說明動脈粥樣硬化能降低人的壽命。D錯誤。
故選:D。
【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模擬動脈粥樣硬化對血液流動的影響”實驗。
24.(2分)生物小組將放置暗處一晝夜的銀邊天竺葵做如圖處理,光照一段時間后,取A、B兩葉片脫色、漂洗、滴加碘液。葉片中不能設為對照的部位是( 。
A.甲與乙 B.乙與丁 C.乙與丙 D.甲與丁
【分析】該實驗的實驗步驟是:暗處理(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光照→脫色(用酒精脫去葉綠素)→滴加碘液→觀察現(xiàn)象→得出結論;從該生物興趣小組選用的實驗材料來看,他們要探究的問題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和需要的條件是光、二氧化碳和葉綠體等。
【解答】解:A、甲與乙對照,變量是光照,不符合題意。
B、乙與丁對照,變量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
C、乙與丙對照,變量是葉綠體,不符合題意。
D、甲與丁對照,有光照、二氧化碳兩個變量,不能形成一組對照,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關鍵是熟記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的實驗。
25.(2分)去過萊陽市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的同學,會被巨大的棘鼻青島龍骨骼化石所吸引。有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由于小行星撞擊地球而迅速絕滅的,下列證據不支持這一假說的是( 。
A.恐龍大量滅絕所經歷的時間相對較短
B.恐龍化石常集中出現(xiàn),表明可能是同時大批地死亡的
C.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時間與恐龍滅絕的時期都在6000多萬年前
D.萊陽發(fā)現(xiàn)的恐龍蛋化石只有部分有胚胎,表明其受精率較低
【分析】恐龍的滅絕經歷了漫長的時期,恐龍是逐漸消亡的,絕滅原因是不能適應當時的環(huán)境變化。
【解答】解:A、科學研究表明,恐龍大量絕滅的時間相對較短,作為題干中恐龍滅絕原因的依據,A正確。
B、恐龍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現(xiàn),表明它們可能是同時大批地死亡的,作為題干中恐龍滅絕原因的依據,B正確。
C、在造成墨西哥的大坑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之后,恐龍還生存了幾十萬年,作為題干中恐龍滅絕原因的依據,C正確。
D、恐龍化石只有部分有胚胎,受精率較低,是生殖發(fā)育不適應環(huán)境的佐證,不能作為題干中恐龍滅絕原因的依據,D錯誤。
故選:D。
【點評】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學史上有著許多觀點,學習時應該去其糟粕,吸其精華。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6個小題,每空1,共計50分)
26.(8分)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幾年來,煙臺市接連實施荒山綠化、水系綠化等重點工程建設,森林覆蓋率達到38%,同時加大海洋生態(tài)修復建設,著力改善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呈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畫卷。
(1)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我市連續(xù)三年累計植樹造林近200萬畝。種類繁多的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生產者 ,對維持生物圈的 碳﹣氧平衡 起重要作用。
(2)越來越多的斑海豹、虎鯨、海江豚等國家級保護動物來煙臺周圍海域生息,多年不見的大葉藻,海蘿等藻類重現(xiàn),東方白鸛,黃嘴白鷺、渤海刀魚等種群數量明顯增多。圖示部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的生物是 斑海豹和渤海刀魚 。若鰻魚的數量大量減少,則 黃嘴白鷺 的數量減少最多。斑海豹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最終來自 太陽能 。請寫出斑豹獲取能量最多的一條食物鏈 藻類植物→中國毛蝦→斑海豹 。
。3)煙臺海域的生物種類及數量流夠較長時間保持著生態(tài)平衡,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 自我調節(jié) 能力。
(4)每年的5月1日到9月1日,煙臺周邊的黃渤海進入禁漁期,實施這一舉措的生態(tài)意義是 合理利用和保護海洋生物資源(或保護生物多樣性) 。
【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xiàn)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3)物質、能量在沿著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夠流入下一個營養(yǎng)級,解答即可。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