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22-04-30 17:47:37
《野望》唐代: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于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1《野望》翻譯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yuǎn)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
牧人驅(qū)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2《野望》注釋
東皋(gāo):詩人隱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xǐyǐ):徘徊,來回地走。
依:歸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暉:落日。
犢(dú):小牛,這里指牛群。
禽:鳥獸,這里指獵物。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 ,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3《野望》賞析
首聯(lián)敘事兼抒情,總攝以下六句。首句給中間兩聯(lián)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遙呼尾句;使全詩籠罩著淡淡的哀愁。
頜聯(lián)寫薄暮中的秋野靜景,互文見義,山山、樹樹,一片秋色,一抹落暉。蕭條、靜謐,觸發(fā)詩人彷徨無依之感。
頸聯(lián)寫秋野動景,于山山、樹樹,秋色、落暉的背景上展現(xiàn)“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的畫面。這畫面,在秋季薄暮時的山野閑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與“歸”,其由遠(yuǎn)而近的動態(tài),也依稀可見。
這些牧人、獵人,如果是老相識,可以與他們“言笑無厭時”,該多好!然而井非如此,“相顧無相識”,只能長歌以抒苦悶。王績追慕陶潛,但他并不像陶潛那樣能夠從田園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園詩時露彷徨、悵惘之情。
《野望》是王績的名篇,為歷代所推崇。此詩一洗南朝雕飾華靡之習(xí),發(fā)展了南齊永明以來逐漸律化的新形式,率真樸實、曠懷高遠(yuǎn),作為一首比較成熟的五律,對近體詩的形式頗有影響。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注中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yīng)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