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22-05-26 21:51:33
中國現當代文學:丁玲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記》分析
1927年,北京沙灘漢花園的一幢學生公寓里,幾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成立了一個文學團體,名之“無須社”,以示其年輕。他們時常聚在一起舞文弄墨、高談闊論,發(fā)一通懷才不遇的感慨。常有一個梳短發(fā)的年輕女子,懷著仰慕之心,默默地在一旁諦聽。到了秋天,這個女子悄悄寫出第一篇小說《夢珂》,在《小說月報》上登載出來,令“無須社”的須眉們驚嘆;第二年早春,她的第二篇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又發(fā)表在《小說月報》上,轟動了整個文壇。
丁玲,原名蔣冰之,湖南臨澧人。1904年出生于破落官僚家庭,早年曾在長沙上中學。1927年開始發(fā)表小說,以《莎菲女士的日記》轟動全國。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翌年被國民黨特務逮捕,1936年秋逃離南京赴陜北參加紅軍,后任蘇區(qū)中國文藝協(xié)會主任、中央紅軍警衛(wèi)團政治處副主任、八路軍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團長、陜甘寧邊區(qū)文協(xié)副主任。1946年赴晉察冀解放區(qū)參加土改,1948年完成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全國解放后,曾任《文藝報》主編、中宣部文藝處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書記等職。1955年和1957年被錯打成“反黨集團”成員和右派,后下放北大荒,“文革”中入獄。1979年獲平反,任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常委兼文化組組長。1986年3月在北京病逝。
莎菲形象的“現代特征”的主要表現
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她的性格是現代的、嶄新的。與傳統(tǒng)女性溫順、嫻淑的性格不同,她不把自己作為被動的等待男性來選擇的對象,而認為自己與男性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主動去選擇男性;第二,她對愛情的理解也是現代的、進步的。她一方面對兩性關系持開放態(tài)度,一方面也努力保持著女性的自尊、自重,追求“靈與肉”和諧的愛。
介紹幾種觀點
1、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中,我們看到了女主人公莎菲拋棄了老實的白葦弟,而愛上了新加坡留學生凌吉士;可凌吉士找莎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獲得“一時肉感的享受”;莎菲異常失望,“更陷到極深的悲境里”了。丁玲通過莎菲女士的形象,表現了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關注和要在這民族獨立社會變革的歷史大潮中,做一名沖鋒在前的戰(zhàn)士的傾向和意愿。
2、莎菲的世界是一個用日記編制而成敏感與愁苦的世界,她在“五四”中蘇醒,蔑視禮教,追求個性的解放,袒露對理想愛的追求.然而在特殊的背景下使她陷入了對理想愛的迷茫中,莎菲的悲劇在于她似乎隱約知道所要追求事物的輪廓,但卻無法真切地說出究竟想要什么.獨具個性,卻又都生活在騷亂不安地困惑中,樂于做心靈的傾訴,卻在傾訴中愕然發(fā)現自我本身是造就悲劇的主源.該作品對莎菲的心靈描寫極具威力,表現了主人公在新舊之間,靈肉之間,進退之間極為復雜的心態(tài).孤獨急噪,喜怒無償,這些從她對生活,朋友,愛人的態(tài)度上都可見一斑.
3、戀愛的理想初時只覺得這位女士自憐自戀,自傷自虐?诓粚π囊擦T了,一面受人家美貌形體的誘惑,一面自己又要在精神上鄙薄別人的淺薄。后來一想,只覺得,莎菲不過是以一顆天真又故作世俗之心,尋一個理想的戀愛對象。一開始,無疑是為凌吉士的形貌風采所迷的。對方顯然是交際場上的老手了,懂得以怎樣的態(tài)度才能引誘打動一個女子,令莎菲的眼中只剩下他。厭葦弟老實,云霖粗丑;而眼前這個又漂亮又高貴,形止的尺度無一不是恰到好處。怎不情切,怎不情怯?終陷于相思。又是訪友又是搬家,不過是勉力尋一個可以與凌親近的機會,自然達成心愿。然而她當真那么愛凌吉士么?與其說她愛一個人,不如說她迷上去愛一個人的感覺,一個追逐理想的過程。她費了這許多力氣與心計“搏斗一樣”地追尋凌吉士,卻不是為了這個人多么地值得她愛——她不過見了他幾面了解孰深——而是依據對他外形的印象在心中塑他成了一個完美形象。
4、莎菲是一個完全被孤立起來的人,這并不是表示她沒有朋友,或是被朋友排斥,只是他和其他的朋友不同。她將自己孤立起來,這并不是她有意識的行為,而是在他尋找一個真正的自我時的一種方式。有寫日記的人都會有這種體驗,就是我們在寫日記是并不是單單地把自己一天的過程如流水帳一樣記錄下來,而是在記錄自己這一天的心情,一些特別讓自己激動的事。在這同時,我們有時會發(fā)現一些自己從來沒有察覺到的性格和情緒,寫日記像是一次在自己內心探險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有新的發(fā)現。莎菲的日記也一樣,在她寫下著好幾千或幾萬個文字時,她并不是完全的了解自己,或者可以說她根本不了解自己。因為莎菲這個女性在當時的中國還是少數的,她們不是在家里向夫教子的,而是獨自在外生活的,面對愛情,她們是自由的,甚至要愛誰都可以,要發(fā)生三角戀也行(如葦弟,凌吉士和莎菲)。她們身上沒有封建的枷鎖,身體和靈魂是自由的。
相關推薦: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應試技巧
助你迎接2022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