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09-08-01 11:08:45
牽扯政府多部門利益博弈
加分
據(jù)《瞭望東方周刊》報道
;即便是高考考生“少數(shù)民族”、“航模”等加分造假事件次第曝光,高考加分政策的全貌仍顯得曖昧不明。
根據(jù)教育部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5大類情形可以加20分投檔,5類加10分投檔,3類優(yōu)先錄取。有媒體統(tǒng)計,由此在各地衍生了將近200條各類加分政策。
1民族身份輕而易“改”
國家高考加分政策可分為鼓勵性加分和照顧性加分兩大類。前者指考生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某些方面的成績,由此獲得加分;后者指考生的自然屬性和國家相關照顧政策下的加分,如少數(shù)民族。
對于重慶文科高考頭名學生以少數(shù)民族身份造假而獲加分,周洪宇說,案例非常有代表性。
這位頭名學生民族身份更改的過程平順。2006年上半年,學生的父親在縣招辦工作,他找到時任縣委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幫忙。相關材料于2006年7月12日交到縣民宗局長手中。
據(jù)《重慶市實施〈關于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分的規(guī)定〉辦法》,更改民族的申請人須先向所在單位申請。記者了解到,這位父親并沒有提交申請,縣民宗局長也沒查驗相關身份證和戶口簿原件,就在當天簽下“同意報批”,隨后上報重慶市民宗部門。
同年10月9日,這位頭名學生更改民族身份的申請獲批,同時還發(fā)放了更改說明書。他從漢族變成了土家族。
周洪宇稱,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及僑籍這兩項,由于地方操作不嚴格,讓有些人容易運作。
2藝術考試“槍手”泛濫
在2009年教育部的加分原則規(guī)定中,并沒有藝術加分的內容,但習慣上,各地仍會確定大量藝術加分考生。
今年大三的小賈回憶起高考前的經(jīng)歷,仍覺得“胸口發(fā)悶”。“我原來是重點高中的學生,當時可以拿到一所大學20分的自主加分,但是我有二胡特長,還想沖一沖更好的大學,就沒有要那張表。”
那年,她在特長生測試中名列前茅。但名單公布之后,小賈發(fā)現(xiàn)自己名落孫山。更加意外的是,她在那張名單上看到了同窗的名字。“那個同學拿到的是阮(一種古琵琶)特長生名額,考到一本線就可以錄取。可是,我們民樂團沒人聽說過她會彈阮,樂團訓練她一次都沒來過。我只知道她家長在政府部門做事。”
除通過藝術特長加分之外,還有另外一種變相加分。
藝術類考生每年要經(jīng)歷兩場大考,一場是高考前各高校組織的藝術專業(yè)測試(部分省份進行統(tǒng)一測試),另一場就是普通高考。如果前者合格,高考的錄取成績就會降低很多,通常比普通考生低200多分。
在藝術類考試中,交換試卷是最常見的作弊手段。雇用“槍手”是另外一種常見的方式。
3科技加分最為保險
在教育部的規(guī)定中,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huán)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及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獲得者,可加20分。
王西(化名)向本刊記者透露,以科學發(fā)明加分雖然很少被人提起,但對于“內行”來講,它卻是最保險、最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造假方式。
考生競相造假,有的科技作品已達博士水平。上海某大學化學系教師陳先生的女兒成績較差。他泡在實驗室里一周,拿著成果讓女兒參賽。女兒過關斬將,順利通過成果交流和答辯等環(huán)節(jié),最終拿到一等獎和加分。加分在學校公示后,居然無人異議。
4評選干部多靠關系
據(jù)介紹,省級三好學生和優(yōu)秀學生干部的造假難度,比發(fā)明加分更為容易,“因為它沒有任何衡量標準,只要把人的工作做通,就能實現(xiàn)。”
“這種加分大多會落到中等生頭上,而中等生占大多數(shù),加分名額給誰,又要平衡。”上海一位非重點中學的高三年級組長林老師直言不諱。
對于這類加分的標準,林老師認為還算公平。“就算是中等學生要拿加分,也需要按照年級排名來決定”。不過她覺得,主觀的東西也存在。
由于門檻太低,行情水漲船高,家長不得不付出更大代價來獲得學校各種人物的認可。而最終在競爭中勝出的,往往是能夠從更高一級找到關系的。
另外一些加20分的項目,涉及三大學科競賽,以及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huán)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的獲獎者。
其他一些加分項目,還包括烈士子女、自謀職業(yè)的退役軍人。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