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考網(wǎng)整理 作者:中考網(wǎng)編輯 2014-03-13 11:05:52
我正式動手寫《故宮博物院》是在1979年夏天,但是開始醞釀寫這篇文章,卻是在頭一年的秋天,在寫另一篇文章《天安門頌》的時候,我翻閱的有關(guān)天安門的資料,大都是和故宮連在一起的。天安門和紫禁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是皇帝“金鳳頒詔”的地方;現(xiàn)在是故宮博物院的大門,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游人從這里出入。站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月臺上向北眺望,故宮的重重殿宇,一直鋪向景山的萬春亭,在湛藍晴空下,閃耀著一片金輝,給人以壯美、雄偉的感覺。這就激起了我寫故宮的強烈愿望。
“在首都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紫禁城。”《故宮博物院》開頭的這三句話,就是在這時候逐漸形成的。
寫文章最怕缺乏資料,沒什么可寫,但寫故宮正好相反,常常為資料豐富、景物眾多而發(fā)愁。人們介紹故宮,常常舉出三個引為驕傲的“九”,這就是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要寫故宮,真有點像俗話說的:“老虎吃天,不知從哪里下口。”記得我第一次游故宮,是從神武門進去的,一到里面就轉(zhuǎn)了向。以后雖然也多次到過故宮,但對什么中路、東路、西路、外東路、外西路,一些殿宇的位置、陳列,也還是記不十分清楚。我想,寫故宮,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把故宮的面貌,總體布局,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功能等,向聽眾和讀者交代明白,不要讓人像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形容的那樣:“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所以我首先選定一條明確的線路:從南到北,基本上沿著中軸線前進。從天安門往里,一直走到坤寧宮,然后折向西路,從養(yǎng)心殿到儲秀宮(編者注:課文里介紹養(yǎng)心殿和儲秀宮的這部分文字已刪去),往東再返回中軸線上的御花園,出神武門到景山。并將線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幾個部分,加以分述綜合。如:出保和殿后,在小廣場稍作停頓,總結(jié)“前朝”,簡介“內(nèi)廷”。在這同時,還輔以前后左右,東西南北等方位詞,使人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lián)系,比較清晰明了。
選擇線路,也就是確定重點的過程。中軸線上的“三大殿”“后三宮”,特別是其中的太和殿,無論歷史意義和藝術(shù)價值,在紫禁城中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很多方面都能大做文章。這是沒有爭議的重點。養(yǎng)心殿雖然不在中軸線上,但它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清朝后期,地位并不亞于太和殿。可這些重點,到底在文章中占有多大比重,重點與全局,重點與次要部分怎樣處理,詳、略、取、舍,著實費了一番心思。最后采用了拍影片的手法,運用全景、過渡和特寫鏡頭,再借鑒繪畫技巧,工筆和寫意并用。文章的開頭兩段是全景,給人以故宮的歷史、地理概貌。再從午門和太和門過渡到紫禁城的中心,把鏡頭對準太和殿,從各個角度拍攝,用工筆重彩描繪,連白石臺基一起,用了將近八百字,占了整個文章字數(shù)的四分之一還多,養(yǎng)心殿也用了三百多字。但另一方面,有些重要建筑物,只是一筆帶過,有的甚至一字未提。如:作為紫禁城正門的午門,只用了十幾個字。太和門連門前的銅獅也只用了二十多個字。保和殿后的云龍階石,乾清宮門前的乾清門,初稿都寫進去了,但最后為了保重點,不致岔開主線,也“忍痛割愛”,一字未留。我覺得,寫故宮這樣龐大繁復(fù)的建筑群,一定要處理好詳、略、取、舍關(guān)系,特別是要能略,更要能舍。不略不舍,就只能變成流水賬。
采寫《故宮博物院》時,我看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就越感到它的意義和價值。故宮和長城等偉大的建筑一樣,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古建筑專家單士元說:“故宮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藝術(shù)和獨特的民族風(fēng)格,是中國數(shù)千年宮殿建筑藝術(shù)的總結(jié)性杰作。”無數(shù)國外游人為紫禁城特有的魅力所傾倒。美國的基辛格每次來北京,幾乎都要到故宮參觀。他對人說:“到北京不看故宮和天壇,等于沒有來。”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愈來愈感到,寫故宮,光是說清楚,滿足于起碼的要求,太不夠了。也不能只是簡單地客觀介紹,而應(yīng)該貫穿一種思想──加深對祖國的愛;體現(xiàn)一種精神──發(fā)揚民族的創(chuàng)造精神;增強一種感情──民族的自豪感。《故宮博物院》不是一篇抒情散文,不能離開景物做很多抒情描寫,但它應(yīng)寓情于寫景之中,把感情溶入字里行間,力求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湛藍的天空下,它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頂,顯得格外輝煌……”這是對太和殿外形美的描繪,也是對古代勞動者的歌頌和古代文明的贊美。“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這種感情表達就更為強烈了。
寫《故宮博物院》,我的感情基調(diào)是愛和贊頌,著眼對建筑文物的精美,勞動人民的智慧,重要的歷史價值。但故宮也是封建統(tǒng)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為封建統(tǒng)治者服務(wù)的,明清兩代先后有二十四個皇帝和一個女皇盤踞在這里,對他們我是憎恨和揭露。在太和殿的一段里,我描繪了多姿多態(tài)的龍,同時也沒有忘記揭露那些把自己神化為受命于天的“真龍?zhí)熳?rdquo;。在養(yǎng)心殿一段中,我用了一段帶有鮮明色彩的貶義詞,表達對禍國殃民的那拉氏慈禧的痛恨。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中考網(wǎng),2024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